品牌消费时代,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门窗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,打造核心竞争力,加强品牌建设。但品牌建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拆招牌只需要一天,但造品牌却是长年累月。不少门窗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盲目走“快车道”,把希望寄托在其它事物身上。但品牌效应不是一天一世,或能引起一时的效应,但不是最主要的。
误区一:名人效应效果有限
产品扬名靠什么?质量、价格与服务,这三点是最根本的,任何一个企业有了这三点,使产品扬名获利有基础条件。而其它手法均为辅助。眼下有一些门窗企业没有能冲锋认识到这一点,功夫不是下载如何提高产品品质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改进服务态度等上面。不惜重金聘请文化界、新闻界、体育界的明星推荐商品或证明商品的品质,认为这样一来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就能提高曝光率,一举成名。然而产品并非因为沾了名人的光才能扬名的。一位名人同时做着多种产品广告,其可信度令人置疑,理性的消费者定会慎重对待。
误区二:寄希望于评选
有些门窗企业乐此不疲地花钱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品牌评选活动,误以为获得了某些机构颁发的“品牌”等称号后,就真的成为品牌了。事实上,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,只有市场和消费者才是评判产品优劣的权威,没有严格的企业管理,没有高质量的产品,没有完善的服务等一系列硬功夫,单靠花钱评出来的“品牌”,消费者是不会认可的。
误区三:档次不由价格决定
在一些人看来,只有档次高、价格高,名气才越大,才能称其为品牌。因此,不少卫浴企业善于在追求商品价格和档次上做文章,甚至有的以名代实,恃名抬价。但让人遗憾的是,这些煞费苦心弄出来的产品,不少都因价格太高而让许多消费者闻而生畏、望而却步、敬而远之。实际上,产品的档次往往由产品本身的品质与店铺的铺面装修有关。试问在普通商场买iphone7跟在苹果专卖店买iphone7,你信哪一个?
品牌建设犹如开车,安全第一,如果连命都搭上了,快又有什么意义?面对当今市场,门窗企业只有转换思想,走出雷区,才能发展的顺风顺水。




